生物圈,地质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biosphere

  生物圈,即地球环境以及其中发育的生物,深刻地塑造了地球这一行星。随着碳质岩石的形成,生物圈也对大气氧的出现及其变化负有共同责任,它是灰岩和其它沉积岩形成的主要参与者。正是由于灰岩以及其他碳质岩石的存在,生物圈得以影响大气 CO2 的长期变化。甚至陆地生物圈也是影响海洋化学和大洋中各种岩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1. 问题的实质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担忧人类文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这是正确的。如果说人类很幸运,没有能力摧毁地球,但人类仍可能会严重扰乱其上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生物圈中不同参与者总是相互影响(如,狮子吃羚羊,如果羚羊过量,就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崩溃……)。但是,在人类的某一种群(智人)的破坏性行为(这一行为真正始于新石器时代革命)独立发生以前,其他物种是否影响了地球的圈层?生物是否影响了,甚至深刻地改变了大气、水圈乃至地壳…?

2. 生物与大气氧

2.1. 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绿色植物、藻类和许多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捕获(H2O)和二氧化碳(CO2),并利用光能将它们转化为碳水化合物氧气(O2)。光合作用方程可概括如下:

6 CO2 + 12 H2O → C6H12O6 (葡萄糖) + 6 H2O + 6 O2

  方程可以被简化,如下所示。质量依然平衡(但从反应机制的角度来看是错误的):CO2 → C (碳) +O2.

  考虑到各自的原子质量(C 为12 g,O 为16 g),可以说44g CO2 通过光合作用产生32g O2 和12g C ,并固定在生物质中(比例为32/12)。仅通过当前和最近的光合作用释放的 O2 是否是所有大气中的 O2的来源?

2.2. 生态系统的呼吸作用消耗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橡树
图1. 著名的橡树实例(天使橡树 Quercus virginiana;美国南卡罗来纳州)
这棵树很可能超过500岁,20多米高,树干周长超过8.5米,树荫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于二氧化碳的固定,光合作用使其得以生长和发育。但考虑到这样一棵树的寿命,这是一个临时碳储存的典型实例。橡木的密度为600至1200Kg/m3,它40%~60%的纤维素、15%~20%的半纤维素、15%~40%的木质素以及2%~8%的各种化合物(包括糖类)组成。其总化学成分为50%碳、43%氧、6%氢、0.5%氮和0.5%~1.5%灰分。在树木分解或燃烧后(例如在火灾期间),所有这些元素迟早会回到大气或土壤中:因此,固定的 CO2 将随之回到大气中。[来源:©盖伦·帕克斯·史密斯(Galen Parks Smith);许可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未经许可,通过维基媒体共享]

  让我们以一棵(干木材)重约20吨的100岁橡树为例(图 1)。这相当于木材的主要化合物——木质素分子中含有约10吨碳。为了制造这20吨木材,这棵橡树要吸收约36吨 CO2 和大量水;它将在木质素分子将吸收10吨碳,并释放26吨 O2。正因此,在我小的时候,我的母亲常常向我解释植物“制造”氧气。浮游生物、所有的森林,甚至叠层石也是如此:制造含有10吨碳的20吨生物质(干重)可有效提供26吨 O2

  但我母亲忘记了树木、浮游生物……是会死亡的。当橡树死亡时,它会成为蛀木昆虫、霉菌的食物……它们以木质素为食。几年后,所有的木材都会被呼吸有机物分解。这种呼吸作用将吸收26吨 O2,会氧化木材中的10吨碳,从而产生36 吨 CO2。这一切将又回到了起点,平衡完全为零:既没有吸收 CO2,也没有产生 O2!所有处于平衡状态的生态系统,无论是亚马逊森林还是海洋浮游植物,对于大气 O2 和 CO2 的贡献平衡都为零。当然,植被或浮游生物大量繁衍之前的“年轻”森林会暂时产生 O2。但是,一旦森林变得成熟,每棵生长的树都“取代”了一棵刚刚凋亡的树,浮游生物爆发一旦停止,平衡就是零。

  考虑到所有存活的生物量或土壤中临时储存的生物量,生物圈中大约有3,000×1012 kg的还原碳(见人类活动扰乱的碳循环)。现存生物量已产生8,000×1012kg的O2,即O2/C质量比例为32/12。然而,目前的大气O2总量大约1,000,000×1012kg,是现存生物量能够产生O2量的125倍以上,超过99%的大气氧与现存生物量不匹配。森林就像糕点师,烘烤蛋糕,但先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无法供应这座城市所需的糕点!

  那么,目前的氧气来自哪里?既然既不来自森林,也不来自活的浮游生物……

2.3. 既然现存的森林和浮游生物不够,那么现今大气氧从哪里来?

  一个光合生态系统(森林、浮游植物等)想要长期产生氧气,必须有一个过程来阻止死亡的有机物在相同时间内被消耗和再氧化。这个过程就是地质过程,是有机物的化石化。由于地质原因,树木、土壤或浮游生物沉淀下来,成为分散在粘土或泥灰岩中的煤、石油或化石有机物,从而形成大气氧的净增量。每12克还原碳产生并化石化时,光合作用产生的32克氧气会留在大气中,因为它不会被呼吸的生物体消耗。按照质量计算,在现存大气中有1,000,000×1012kg氧气在质量上对应的是沉积岩中化石还原碳(煤、石油…),而不是亚马逊森林或活浮游生物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石炭纪塞文山脉的煤层
图2. 石炭纪塞文山脉的煤层。正是这种碳质岩石(富含还原碳)的形成才使得氧气在大气中积聚增长。[来源:©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因此,自40亿年前生命出现以来,大气中的氧气含量是由各种生物过程(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地质过程(例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捕获以及其他地质过程——如作为铁,矿物硫,古沉积岩的氧化等等)之间的“竞争”共同决定的。目前大气中氧含量为21%,而在3亿年前(石炭纪)这一数值已“达到峰值”,约为35%。正是在这个时候,生物过程(当时的真菌对木质素的降解效率不高)和地质事件(海西山链及其众多的沉降带)的结合保护了当时森林中的植物残骸使其不被氧化,而成为煤层(图2),成为了地球上最重要的煤炭矿床之一。

2.4. 氧化铁

  现今的海水几乎不含铁,因为海水被溶解氧氧化为三价铁离子(Fe3+)的形式,在普通的pH条件下不溶。由于缺乏可沉淀的可溶性铁,因此现今的含铁沉积岩很少见。然而,20亿年前情况则完全不同。

  从38亿年前即最古老的沉积岩到25亿年前,也有以Fe3+形式存在的铁矿,但较为分散且数量相对有限。Fe3+的存在表明,至少存在局部的氧化环境,因此很可能在地球历史的很早期就存在产氧的光合作用。35亿年的叠层石(见图6和文章的介绍性照片)也表明了这种可能性。这些富含铁的Fe3+矿石在25亿年前左右爆发,然后在20亿年前左右几乎消失。它们大部分由二氧化硅和氧化铁Fe3+、赤铁矿(Fe2O3)交替组成,被称为“带状含铁构造”(BIF)。他们来自哪里?在25亿年前,大气和海洋中几乎不含氧气,其氧气含量与现今的比值为10-6。海洋中含有可溶解的亚铁,这是由当时极度活跃的火山作用所引起的。“有机物的光合作用和化石化”的结合产生了O2,但这种O2氧化了Fe2+,并以条带状Fe3+的形式沉淀(图3):铁氧化的过程使得氧气没有在大气或海洋中积累。大约25亿年前,由于现今仍然无法理解的复杂原因(可能是生物或代谢方式的转变,当然还有火山作用方式和构造格局的大变化,毫无疑问还有气候变化…)O2增加了100000倍(图4)。海洋中的所有Fe2+都被氧化沉淀,在25亿年前形成巨量的Fe3+沉积(见图2)。这一事件被称为大氧化事件(GO)(见焦点氧气,一场革命)。大氧化事件必然带来重大的生物危机,因为氧气对当时占据主体的厌氧生物必然是非常有害的,但由于化石记录极不完整,其重要性难以得到深入了解。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南非条带状铁矿
图3. 南非条带状铁矿的例子可以追溯到3.25 Ga,这远发生在大氧化之前,有力地表明产氧光合作用已经存在。暗带由纯赤铁矿(Fe2O3)构成。粉红色或红色条纹对应于被微量Fe3+铁染成红色的二氧化硅。[来源:©皮埃尔·托马斯]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大气O2的演变
图4. 地球历史上大气O2的演变(示意图)。下图代表了地球大气中氧气含量演化的趋势。我们可以很好地看到25亿年前的大氧化事件。绿色矩形表示数据和模型的不确定性。目前尚不清楚距今7亿年前大气氧含量相对急剧上升是实际情况还是观测和模型的偏差。上图代表显生宙的演化,已知的不确定性较小。值得注意的是3亿年前和1亿年前的最大值分别对应于许多煤和石油的形成时期。[来源:©皮埃尔·托马斯](图4 Quantite d’O2 atmospherique 大气中O2含量;d’O2 atmospherique 大气中O2;Age 时间)

  自从大氧化事件之后,几乎不再有Fe2+在海洋中沉淀。氧气含量的变化非常缓慢,但总体上增加比减少更频繁,这是由于产生氧气的光合作用和沉积物中埋藏有机质的捕获以及其他消耗氧气的氧化过程(如岩浆成因铁、矿物硫及古老沉积岩的氧化等)之间的相对变化。大气氧气含量似乎在距今6亿年前已经达到了15%以上,此后在15%~35%之间波动,取决于长时间内氧气的生产和消耗之间的相对重要性,这一相对重要性受控于生物学和地质学之间的相互作用。

3. 生物、岩石和二氧化碳

3.1. 灰岩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大堡礁
图5. 直升机视图(左)和水下视图(右)下的澳大利亚凯恩附近的大堡礁。这是现存生物生成石灰岩的典型实例。石灰岩主要由珊瑚的“骨架”构成,由动物(息肉)直接分泌。[来源:© 照片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要看到巨量的灰岩(CaCO3),你只需要在阿尔卑斯、凯尔西地区漫步就足够了……在现今的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石灰岩都是来源于生物成因(图5到8):很可能数亿年以来一直这样。

  • 直接的来源,灰岩由介壳和贝壳累积而成,它们由有机体从水中吸收钙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球石藻、有孔虫、珊瑚、双壳类、海百合等)的;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古老石灰岩
图6. 珊瑚成因的古老石灰岩的实例:巴黎盆地南部的上侏罗统(150 Ma)石灰岩。[来源:© 照片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 间接的来源,当有机体的存在改变局部环境条件并导致CaCO3沉淀(叠层石,图7)。

  因此,生物圈在地壳表层岩石的形成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这种沉淀是没有生命的,因为表层海水中充满了碳酸钙,但生物催化、加速和局部化了这种沉淀过程。这种沉积是可能的,因为溶解的CO2、HCO3、CO32-、H+、Ca2+、固体CaCO3等之间存在平衡。同样,在陆地上冲刷的CaCO3、雨水、来自大气和地面的CO2之间也存在平衡,对这些非常复杂的平衡过程可以总结为以下反应式:

2 HCO3 + Ca2+ ↔ CaCO3 + H2O + CO2 (1)

  在水环境中,反应主要向右进行(灰岩沉淀),通过产生介壳的生命体的直接代谢,或是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捕捉CO2,使平衡向右移动,或通过催化碳酸盐沉淀的粘蛋白细菌基质……在空气中,反应向左进行:石灰岩溶解形成喀斯特(图 8)。两个方向的反应有一个总体的中项平衡,如果没有其他原因,海洋中的石灰岩和HCO3以及海洋和大气中的CO2数量将保持稳定。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叠层石
图7. 干旱低水位时期澳大利亚提斯湖的叠层石,这是目前CaCO3间接生物成因沉淀的一个实例。这些石灰岩穹隆是由灰岩沉淀在细菌的周围和表面。这些光合细菌吸收二氧化碳,导致碳酸盐微粒被“粘稠”的细菌菌幕捕获而层层沉淀。[来源:© 照片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岩溶
图8. 岩溶示例,在喀斯特地区含有CO2(大气CO2,尤其是根、真菌等呼吸作用产生的土壤CO2)的径流水导致石灰岩溶解。[来源:© 照片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然而,另一系列反应可以永久改变石灰岩、大气CO2和溶解CO2的相对数量:含钙质硅酸盐的岩石的蚀变(非常常见的情况)。该系列反应可以概括和示意如下:

(1) CaSiO3 (硅酸钙) + H2O + 2 CO2 → SiO2 (溶解二氧化硅) + Ca2+ + 2 HCO3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地表下蚀变
图9. 地表下蚀变的实例。导致花岗岩母岩风化的水通过土壤生物的呼吸而富含二氧化碳,而有机酸使其呈酸性。[来源:© 照片皮埃尔·托马斯]

  该反应发生在大陆土壤中,生物参与了这一阶段,因为根、真菌、土壤细菌的呼吸作用使土壤富含二氧化碳(图9),二氧化碳通过植物光合作用从大气中获取,所涉及的离子则通过径流和河流输送到海洋中。

  (2) 在海洋中,Ca2+ + 2 HCO3(由河流带来的)的反应:

2 HCO3 + Ca2+→ CaCO3 + H2O + 1 CO2

  正如我们在上面看到的,生物与这种反应有很大关系。

  这些步骤的结果可以写成如下:

CaSiO3 + H2O + 2 CO2 → SiO2 + Ca2+ + 2 HCO3 → SiO2 + CaCO3 + H2O + 1 CO2 (3)

  如果碳酸盐的溶解-沉淀(方程式 1)不改变石灰岩或大气CO2的总量,但硅酸钙的蚀变和后续的变化(方程式 3)会增加石灰岩的数量并减少大气CO2的数量。因而,在这种生物积极参与的硅酸盐风化导致大气CO2有效沉积而减少的机制,远远超过通过有机质的光合作用-化石化作用:石灰岩比煤还多!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放射虫岩露头
图10. 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放射虫岩露头示例(此处通常呈红色)。照片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3.2. 硅质岩

  受到生物青睐的大陆硅酸盐岩石发生风化,释放出的二氧化硅由河流带入大海。在海洋中,有机体与硅质介壳或硅质骨针(硅藻、放射状、海绵状)共存。这些介壳和骨针累积起来可以构成巨量的沉积堆积物,并形成硅藻土、放射虫岩、燧石钙屑岩(图10)。

4. 陆地生物、海洋生物、气候变化、水化学、沉积岩:一切都是相连的!

4.1. 陆地生物、风化/侵蚀和海洋沉积岩

  陆地生物有利于岩石的蚀变。根系会促进岩石破裂,增加岩石与土壤之间水交换的表面积。根、真菌、细菌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有机酸比雨水更能蚀变岩石中的矿物(图11)。土壤中蚀变不仅能产生可以通过地表水或地下水输出的离子,但也会产生活动性远低于离子的粘土和未改变的矿物质。另一方面,植被覆盖(草、树根)保留土壤颗粒(粘土、残余矿物质)并降低侵蚀(图12)。因此,生物圈促进了岩石的化学风化,也促进了(水溶性)离子从大陆向海洋的转移,但限制了侵蚀和固体颗粒向海洋的转移。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根系示例
图11. 可能产生和/或扩大岩石裂缝的根系示例。根的这种物理作用是真实的,但它的作用常常被夸大。[来源:© 照片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根系抵抗侵蚀作用
图12. 根系抵抗侵蚀作用的实例。如果没有这些根,附近河流的每次洪水都会完全侵蚀土壤。[来源:© 照片皮埃尔·托马斯(Pierre Thomas)]

  简而言之,沉积岩有两种类型:(生物)化学成因的岩石,尤其是由溶解在水中的离子沉淀形成的灰岩,以及由河流带入海中的固体颗粒(泥、沙、砾石、卵石等)沉积形成的碎屑岩。陆地生物圈对海洋沉积物产生了影响显著:促进了(水溶性)离子的运移,但限制了侵蚀和碎屑颗粒的搬运进入海洋。陆地生物圈在地质时间尺度内的演变完全改变了海洋和海洋沉积物的性质。

4.2. 过去5.42亿年生物圈-地球相互作用

  泥盆纪期间(距今4.2亿年前至3.6亿年前),进化“创造并选择”了木质素和树木。在早泥盆纪之前(距今4.2亿年前),陆地植物发育非常局限。在晚泥盆纪末期(距今3.6亿年前),大部分陆地已经被森林覆盖;到泥盆纪之后的石炭纪期间(距今3.6亿年前至至3亿年前),陆地植物已经相当繁茂(图13,[1])。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泥盆纪植被覆盖演变
图13. 泥盆纪(距今4.2亿年前至3.6亿年前)大陆土地植被覆盖情况的演变。早泥盆世,陆地以沙漠为主(棕色),局部覆盖着细菌或苔藓植物等简单植物(浅绿色)。晚泥盆世,陆地的大部分表面被森林覆盖。[来源:这些地图是通过结合气候模型和古生物学数据获得的。根据纪尧姆·勒希尔(IPGP)(见参考文献[2]),修改。版权所有2011,爱思唯尔B.V.] (图13 Early Devonian 早泥盆纪;Middle Devonian 中泥盆纪;Late Devonian 晚泥盆纪b; Siberia 西伯利亚;Laurussia 劳亚大陆;Gondwana 冈瓦纳古陆;Bare soil 裸土;Ocean 海洋;Limited plant cover 有限的植物覆盖;Forest plant cover 森林覆盖)

  但同期海相沉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泥盆纪之前,灰岩的比例很低,沉积岩主要是碎屑岩(砂岩、粘土等)。在泥盆纪,我们目睹了灰岩的“爆发”,并变成了非常丰富的沉积岩。漫步布列塔尼和阿尔卑斯地区,足以领略早古生代(早古生代,距今5.4亿年前至4.2亿年前)布列塔尼灰岩的稀有和中生代阿尔卑斯山石灰岩的丰富(中生代,距今2.45亿年前至0.65亿年前)。石灰岩的爆发(由于碎屑输入的稀缺,尤其是大陆岩石蚀变而产生的大量的Ca2+)导致大气二氧化碳减少,石炭纪大量煤的形成加剧了这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大气中的氧气)。CO2的减少导致气候变冷,并出现了从显生宙(涵盖过去5.42亿年)起始时期到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距今3.2亿年前至2.8亿年前)的最大冰川作用,只在晚泥盆纪出现了短期的冰川退缩消减事件。

  显生宙的历史(图14)以五次生物大灭绝为特征,大灭绝是指至少50%的化石记录的生物多样性在非常短的地质时间内消失。其中的一次灭绝,按时间顺序说是第二次,发生在泥盆纪末期(大约距今3.74亿年前)。与其他四次一样,这次大灭绝可能是多因素的,但已证实的原因之一是广泛的海洋缺氧。这种海洋缺氧被认为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的,这两个原因与森林对陆地的占领直接相关,森林占领陆地完全破坏了原存所有生态系统,并导致海洋暂时的“富营养化”:

(1)来自陆地土壤的有机物质突然流入;
(2)海洋突然富含离子和其他矿物营养,导致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3)累积的浮游生物残骸分解过程中消耗了所有溶解在水中的所有O2

  人类的出现通常被认为是即将来临的第六次大灭绝的罪魁祸首;但谁知道树木的出现可能是第二次灭绝的部分原因呢?而所有这些重大的变化仅仅是因为进化“创造和选择”了木质素和支持组织!

5. 生物、海洋分层和海洋沉积岩的性质

环境百科全书-生物圈-生物在地质时期的进化
图14. 生物在地质时期的进化。[来源:该图改编自奈良岛智(Tomo Narashima)最初在《科学美国人》(1994年10月)上发表的一幅图纸,并被收录在《科学报》(1994年12月)] (图14 Great Oxidation 大氧化;Vie terrestre 地球生命;Land-based life 陆生生物;PLANTES TERRESTRES 陆生植物;ARTHROPODES TERRESTRES 陆生节肢动物;AMPHIBIENS 两栖动物;INSECTES AHLES 昆虫;REPTILES Hylonomus 爬行动物;Dneroon 德龙;Extinction en masse 大灭绝;Coelurosauravus 虚骨龙;MAMMIFERES 哺乳动物;OISEAUX 鸟类;PLANTES À FLEURS 开花植物;Abeille 蜜蜂;Tyrannosaurus rex 霸王龙;Pteranodon 无齿翼龙;CHAUVES SOURIS 蝙蝠;Homo habilis 能人;Premier primale 最早原始人;Future extinction en masse 未来大规模灭绝;SAVANES 野蛮人;Millions d’années 百万年;Plus anciennes traces isotopiques de vie 最古老的生命同位素痕迹;PLUS ANCIENS MICROFOSSILES 最古老的微化石;PREMIÈRES CYANOBACTÉRIES CERTAINES原始蓝藻;PREMIERS EUCARYOTES 第一个真核生物;FAUNE D’EDIACARA Chamiodiscus 埃迪卡拉动物群;Trilobite 三叶虫;EXPLOSION DU CAMBRIEN 寒武纪大爆发;PREMIERS VERTÉBRÉS 早期类脊椎动物;Nautiloide 鹦鹉螺;Nautiloïde enroulé 卷曲鹦鹉螺;Mesosaurus 中龙;Tortue 龟;Diplocaulus 笠头螈;Crabe 螃蟹;Mosasaure 沧龙;Poisson osseux 奥索鱼;Baleine primitive 原始鲸;ARCHEEN 太古代;PROTEROZOÏQUE 元古代;PHANEROZOÏQUE 显生宙;Paléozoïque 古生代;Ere primaire 古生代;Mésozoïque 中生代;Ere secondaire 中生代;Cénozoïque 新生代;Eres tertiaire & quaternaire 第三纪和第四纪;Cambrien 寒武纪;Ordovicien 奥陶纪;Silurien 志留纪;Dévonien 泥盆纪;Carbonifère 石炭纪;Permien 二叠纪;Trias 三叠纪;Jurassique 侏罗纪;Crétacé 白垩纪;Paléogène 古近纪;Néogène 新近纪;Quaternaire 第四纪)

  海洋表面是一片生物沙漠,其生产力和生物量(每单位面积)非常低,靠近海岸的区域和某些特定情况除外。海洋表面生产力低下是因为这些水域缺乏磷酸盐等矿物营养。海洋表层水的CO2含量也很低,并且CaCO3饱和(因为它们的CO2含量很低)。另一方面,深水富含营养物质和溶解的二氧化碳;它们的CaCO3不饱和,因为它们富含溶解的CO2。CaCO3饱和的海水(灰岩可以沉淀的地方)和CaCO3不饱和的海水(灰岩不能沉淀,并且从浅部沉降而来的灰岩会溶解)之间的边界称为碳酸盐补偿界面(碳酸盐补偿深度 CCD)。CCD的深度目前在3~5公里之间,视不同海域而定。生物圈是海洋化学分层的主要参与者。初级生产者(主要是浮游植物)吸收CO2和养分来制造有机物和介壳。这些生物被初级捕食者和次级捕食者吃掉。所有这些小环境都会产生排泄物质以及死亡。粪团、尸体和介壳及其携带的有机物、磷一同沉入海底。有机物被呼吸的细菌氧化,释放CO2和矿物营养物质到深水中。几个世纪后这些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会被全球海洋环流携带到海洋表面,从而开始新的循环过程。在深部海水上升(上升流)的区域,海水携带的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带来了高效的生态系统。

  关于CCD的深度,深层CO2的释放会导致其上升,而碳酸盐介壳(浮游生物的尸体)的沉淀会致使其下降,这是一个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自从进化“创造并选择”了富含钙质介壳的海洋浮游生物(侏罗纪,距今2.013亿年前至1.45亿年前),CCD有几公里深。侏罗纪以前,没有钙质浮游生物,也没有碳酸盐雨,CCD要浅得多,更接近海面。而且侏罗纪之前没有海相灰岩。因此,生物及其变化是海洋化学的主要参与者。

6. 结论和展望

  刚才所说的所有内容都没有涵盖重点,例如与甲烷、磷酸盐、硫循环有关的所有内容……此外,我们只讨论了浅层生物圈,而浅层生物圈只是冰山一角。大约20年前,在大陆和海洋岩石圈的最初几公里处发现了一个由细菌和古细菌组成的生物圈:内源性生命。这些微生物可能是异养的,利用包括大陆和大洋岩石圈最浅部几公里的有机碳生存。但它们通常情况下是自养的(更准确地说是化学自养型),并通过以下反应生存:硅酸盐的Fe2+ + H2O + CO2 → Fe3+ + 有机分子,这种新陈代谢当然会改变地壳(甚至上地幔)的化学成分,但具体改变的比例是多少不得而知。接下来就是要研究什么可能是生物圈的主要(质量)部分。

  刚才所说的一切都是关于生物圈对地球其他圈层(大气层,水圈,地壳……)的作用。正因此,如果您不是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您就不能成为一个“彻底的”地质学家。但反之亦然。地球的“矿物”外壳影响生物圈:大气通过其气候及其变化,水圈通过其运动和组成,固体地球通过其化学、缓慢的运动(“大陆漂移”及其对进化的作用)及其剧烈的活动(被称为溢流玄武岩的巨型火山喷发……),都对生物圈产生影响。所以如果您不是一位地质学家,您就不能成为一个“彻底的”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


参考资料及说明

[1] Le Hir G. et al. (2011) The climate change caused by the land plant invasion in the Devonia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08-042; http://dx.doi.org/10.1016/j.epsl.2011.08.042


环境百科全书由环境和能源百科全书协会出版 (www.a3e.fr),该协会与格勒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和格勒诺布尔INP有合同关系,并由法国科学院赞助。

引用这篇文章: THOMAS Pierre (2024年3月12日), 生物圈,地质过程的主要参与者, 环境百科全书,咨询于 2024年4月25日 [在线ISSN 2555-0950]网址: https://www.encyclopedie-environnement.org/zh/vivant-zh/the-biosphere-a-major-geological-player/.

环境百科全书中的文章是根据知识共享BY-NC-SA许可条款提供的,该许可授权复制的条件是:引用来源,不作商业使用,共享相同的初始条件,并且在每次重复使用或分发时复制知识共享BY-NC-SA许可声明。